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就业与创业指导>>阅读文章

实习:从“学校人”变为“社会人”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0日    阅读次数:3275
当其他同学还在为找工作奔波的时候,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2012届毕业生胡婷婷已经在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工会工作部工作了。作为一名本科生,能够顺利就职于大型国企,“得益于在中央企业团工委一年多的实习。”   把实习生当做正式员工对待   从2003年开始,中青院就充分利用团属院校优势,与中央企业团工委达成了联合实习就业培养的合作模式,每年向团工委推荐数名学生进行长达一年半左右的实习。多年来,参加实习的40多名学生在这个难得的平台上得到了充分锻炼,有80%左右的人通过这个平台解决了就业问题。   中央企业团工委书记许高峰介绍说,中央企业团工委主要职责是领导国资委下属监管企业的共青团建设和青年工作,编制少、任务重、压力大,“因此这儿的实习工作已经远超一般实习工作的范畴,实习生承接的工作和正式员工的工作所差无几。”   正是“把实习生当做正式员工对待”的实习环境,让同学们在实习期间已经能够独挡一面,实现从“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胡婷婷用“难忘”一词来形容过去一年多的实习生活。“我第一次独立承办一次活动时,要与117家央企团委的负责人进行反反复复的沟通;第一次独立撰写一份文件,前后反复修改了不下十次;第一次独立起草一份呈送给国资委领导的签报后,高兴得整晚都睡不着……”   社会学专业毕业的吴琼初到团工委实习的时候,见到同事们在写材料时字斟句酌,连标点也不能错的样子感到很吃惊,没想到工作中需要这么细心认真,但这种严谨细致的精神也让她折服,更让她学到了很多在课本里学不到的东西,接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很难见到的人和事。   “以老带新”把“1406精神”传承发扬   说起实习中最难忘的场景,很多同学都提到了“1406的灯光”。1406是团工委办公室的门牌号,在同学们看来,也是团工委的一种象征。   “我们都有过在1406度过无数个灯火通明的夜晚的经历。”张弛说,“常常是团工委的领导或者先去团工委实习的师兄师姐带着我们,为了工作讨论到深夜。我永远记得和周林师兄一起边吃泡面边写稿的情景。”   在1406,实习生们真切感受到了“肯吃苦,能战斗,勇探索,乐奉献,尚真情”的“1406精神”,并在“以老带新”中把这种精神传承发扬。   曾第一个在团工委实习、现就职于团工委改革局改组处的周林说,他作为“大师兄”,对前来实习的师弟师妹们“要求比较严格”,“我要求每位实习生在每周工作纪要中要总结工作方法。手把手教的同时,只有让他们自己不断总结不足,提炼方法,才能寻找到答案。”   在中央企业团工委,可以感受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一起拼搏的热烈氛围。“就像我们橘红色的工作衫一样,”周林说,“每次举办企业活动,我们都是会场中最亮眼的,我们的实习生都是最勤快的,它象征着年轻人的朝气蓬勃。”   实习实践,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多年来,中青院把加强实习实践作为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构建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与实践教学相衔接的育人体系。   学校已经和近百个校外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使它们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助推器。多年的探索,学校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实习实践选拔推荐、联合培养机制。胡婷婷告诉记者:“去团工委实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学校先在网上公布了用人条件,报名的人很多,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最终我很幸运地成为8个被录用的人之一。”   许高峰认为,“中青院的学生具备非常鲜明的特征,一是讲政治,一切行动听指挥;二是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群众工作本领,能够迅速融入角色;三是具有坚忍不拔的品质,这来自于学生心中的责任意识;四是善于学习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也是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体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