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成功要走出三大误区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5日 阅读次数:5137
大学生创业与其他社会群体创业,都以创意或技术的实现及市场化为主要标志。但两者的创业核心竞争力有显著区别,前者更多强调对新领域、新市场的发现与开拓,后者更多强调对固有领域的传承;前者更强调技术或理念的领先,后者更强调资源、资本的积累。
大学生创业成功要走出三大误区
创业是极富挑战性和风险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今世界,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在风起云涌的创业浪潮中,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群体既蕴藏着巨大的创业积极性,又具备创业的可能性。他们接受了更系统的专业教育,开展科技创业有更扎实的专业知识支撑。这些未来的企业界精英,在校期间申请专利、撰写项目书、参加大赛、注册公司、寻找投资、经营产品。在这一漫长且充满未知与艰辛的历程中,一部分企业顽强地存活了下来。这些成功的案例固然可以归结为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因素,但其背后是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在起决定性的作用。
什么是创业核心竞争力
创业的根本在于创办并运营企业,创业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是要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利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来剖析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把分析的逻辑基点还原到创业者自身,既可以探知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个体层面的表现;又可以明确大学生相对于创业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与不足,进而探究培育、提升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和路径。大学生创业与其他社会群体创业,都以创意或技术的实现及市场化为主要标志。但两者的创业核心竞争力仍有显著区别,如前者更多强调对新领域、新市场的发现与开拓,后者更多强调对固有领域的传承;前者更强调技术或理念的领先,后者更强调资源、资本的积累。因此,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大学生个人或团队所拥有的能够转化为商业机会的、不易被其他创业竞争对手仿效和替代的能力或优势。厘清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误区,发掘和培育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是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重要途径。
从对大学生创业团队具体实践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创新精神、组建创业团队的能力和专业技术知识等是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其中某些要素往往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容易被误认为是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而不利于创业实践的开展。
阻碍创业成功的三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领先的只是理念或技术而非产品。
大学生创业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尤其是已经成熟的行业或领域,其创业内容也不局限于做点小买卖或是简单的加工业。即使是选择传统领域创业,大学生通常也会发挥创新精神,赋予其高科技含量。然而,大学生创业绝大多数凭借一项技术或创意,缺乏面向市场的技术鉴定,缺乏从实验室到市场之间的产品试验。按照产品技术的成熟程度,一般是这样划分的:思想或理念——实验室试验——专利——大规模生产实验——投产。大学生创业团队基本停留在前三个阶段,甚至有不少大学生创业团队停留在第一个阶段,这是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的不足。而从领先的理念或技术到大规模投产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中间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参数变化,对此困难估计不足,使大学生创业团队往往片面夸大产品的实际功效和赢利能力,匆匆实施创业项目,导致创业成功率不高。
第二个误区:初期团队规模大而非持续发展能力强。
团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大学生创业都拥有一支基于共同兴趣、创业角色明确分工和专业构成合理的团队。由于创业比赛以及创业领袖的个人号召力,前期大学生创业团队往往规模强大。但由于大学生学业压力大,存在着“兼职创业”的心态,导致创业无法全身心投入,而且创业过程中的精力分配也往往是创业初期激情澎湃,而在开拓市场等阶段尤其是企业面临困境时则斗志全无。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几乎全部是在校学生,随着团队的核心成员相继毕业,他们大都更趋向于寻找稳定回报的工作而非创业,使得公司在正式运营过程中面临着人手不足的困惑。核心员工的流失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第三个误区:擅长创业比赛而非创办公司。
创业比赛对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无疑有重大的作用。目前国内的创业比赛一般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写”,即包括项目介绍、市场分析、战略分析、营销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分析、风险分析、CIS设计等,强调规范性和专业性;二是“说”,即以现场答辩的形式展示团队创业风采。近年来在上述“写”和“说”的基础上,部分比赛增加了“练”的环节,即实战演练,如发放等额的现金,在断绝与外界联系的前提下,考察各团队单位时间内的赢利能力。创业比赛要求的创业计划书固然可以帮助创业者梳理创业思路,而创办公司不同于参加创业比赛,不少豪情万丈的创业梦想最终走不出创业比赛,仍然是纸上谈兵。尽管不少大学生创业者最初是通过创业比赛脱颖而出的,但并非所有的创业比赛优胜者最终都能成为成功的创业者。用创业比赛的成果指代大学生创业的成果,用创业比赛的能力衡量大学生创业的能力,某种程度上是对大学生创业的误读。
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
分析产生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认识误区的原因,是增强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关键所在。我国大学的创业价值观和相关创业政策的导向是导致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认识误区的主要原因。
1.创业价值观导向
在创业价值观方面,要注意区分创新与创业、创业比赛与创业这两对不同的概念。大学往往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提并论,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创新的核心在于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这虽然是创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全部。创业核心竞争力是多元的,同时也是综合的。大学生创业成功,是技术或理念创新、管理和运营团队、导师支持等多方面合力的结果,缺乏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导致创业失败。从创新到创业,往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模糊二者的界限会导致对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误区。此外,近年来,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教育风起云涌,尤其是创业,各类比赛数量越来越多,国家级、省级、市级创业比赛达几十项;各类创业孵化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仅武汉就超过50家。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生创业都配备有指导教师,他们一般具有经济学或管理学知识,他们在学生创业过程中扮演“教练”的角色,而学校对他们的评估往往是看学生创业比赛参赛的成绩,而非公司实际运营能力。这必然导致以创业比赛的能力指代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误区。
2.相关创业政策导向
我国现有的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是“弱者创业”的假设,即主要是为了帮助就业困难的学生创业,比如有关政策中往往会强调对于“劳动密集型”创业企业的帮助,而所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是要以解决下岗职工或未就业人员工作岗位为前提的,大学生创业的初衷往往并不在此,所以导致相关政策帮扶措施帮助不大。事实上,具有浓厚创业欲望和创业能力的,往往是大学生中的精英分子,但显然在现有的创业政策思维模式下,对这部分精英学生的鼓励和支持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这也导致既有的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的关注不足和定位偏差。